地勘文化
海外地勘紀實(任亮)
2023-03-06
——在埃塞俄比亞水井鉆探的日常
任亮
不知不覺間已經(jīng)在埃塞俄比亞從事水文地質(zhì)工作十年了,我也從最初的毛頭小子變成了油膩大叔,但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從一個門外漢真正成為地勘隊伍的一員。
埃塞俄比亞地處非洲東部,地下水含量豐富,號稱“東非水塔”。全年分兩季,9個月的旱季,極少下雨;3個月的雨季,幾乎天天下雨。旱季是水井施工的黃金時期,而雨季的施工就難了,因為施工地點都在野外,下雨天泥濘的道路和場地連業(yè)主看了都頭疼。
打井第一步要看征地情況,這個十分重要。要看場地能不能放下設備;要看井位的坐標根據(jù)經(jīng)驗推斷地層情況,是否有水,是不是好鉆進;還要看占了地的百姓是否收到了賠償款,要不冒然進場的人員和設備可能會被趕出來。
設備進場安裝好后就可以開始鉆進了,一個機臺一般有十個人,一個中方機長帶領(lǐng)著九個當?shù)厝?。都說機長一人身兼八大員,這話不假。此外還要照顧當?shù)毓蛦T的起居,當?shù)毓蛦T的培訓。鉆進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地層漏失,井塌卡鉆等意外情況,這種情況一旦發(fā)生,不管是白天還是夜半,機長必須第一時間處置,難以處理的,立即聯(lián)系能趕來的其他同事。
記得有一次半夜水井自流,出水量極大(200L/S),差點沖跑了鉆機,項目組全員出動,聯(lián)系吊車,制定方案,還好保住了設備,這么大的自流井,吸引了很多水文地質(zhì)專家來看,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鉆進到指定深度,測井,排管,就該安裝井管了。每到這個環(huán)節(jié),生產(chǎn)經(jīng)理會和臨近機臺的中方機長一起前來幫忙,有的操作吊車,有的焊接井管,有的揮著割槍切割,忙的不亦樂乎。餓了就替換著吃飯,累了就替換著瞇一下,常常下管會持續(xù)到深夜,直到所有井管都安裝到指定位置。記不清有多少次,半夜開車拉著疲憊的人們回家,只記得那時漫天的星光很是漂亮,仿佛節(jié)日里四散開的禮花,伴著起伏的鼾聲,返回駐地。
每到洗井抽水環(huán)節(jié)就像是一個盛會,施工方、業(yè)主方、監(jiān)理方的代表齊聚一堂,見證這個重要的時刻。洗井時噴涌而出的水花,告訴周圍的百姓井成了。抽水時,周圍百姓會全員出動,帶上家里的驢和馬駝著、扛著各種盛水的器皿,排著長隊接水。因為他們太需要水了,要跑十幾公里才能取到生活用水的日子從此一去不返。每到這個時候,每個人都洋溢著快樂的笑。在施工的幾個月里,我們和周圍的百姓已經(jīng)打成了一片,孩子們友好快樂的眼神,農(nóng)戶們贈予我們的蔬菜,還有那時不時來井場周圍吃草的大黃牛都化成了臨別時依依不舍的揮手,還有奪眶而出的淚滴。
海外地勘人的內(nèi)心是孤獨的。長期一個人在荒無人煙的野外,周圍的當?shù)毓蛦T及百姓只能簡單的溝通,畢竟有著語言和文化的差異。偶爾有閑暇,同事們碰到一起,便是最快樂的時光。除了進尺,和生產(chǎn)進程以外,我們會聊到萬里之外的家人,老張說著女兒過了四級,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老趙說著兒子考上了怎樣的大學,微笑中透著些許的驕傲;老宋在一旁默不作聲,心里記掛著躺在醫(yī)院病床的老母親……
海外地勘人的內(nèi)心是充實的。在非洲這片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熱土,有時候忙起來都忘了吃飯,水井完工了一個又一個,新項目會接踵而至,大家一起探討鉆探工藝,一起研究地層漏失了什么辦法最有效,一起探討怎樣能把掉在井里的潛水泵完好的打撈出來,一起學習當?shù)氐恼Z言和當?shù)氐姆ㄒ?guī),每天都在充實中度過。
海外地勘人的內(nèi)心是自豪的。在這個極度缺水的國家,進場時百姓渴望的眼神和出水后歡呼熱鬧的場景,是那么難忘。
當?shù)玫綐I(yè)主和中國使館的表彰時,心情是那么的激動。但我們在乎的不是榮譽,是我們付出的汗水得到了認可,能夠真正為百姓謀到福祉。正是這份自豪感,讓我們一步一個堅實的腳印,毫無畏懼,一往無前。
從2004年開始在埃塞進行水文鉆探以來,二勘院有限公司埃塞實業(yè)一部共計完成灌溉及生活用水井超300眼,總進尺超過12萬米,極大地緩解了埃塞俄比亞人民的生活用水問題。
機臺附近友好的小朋友
洗井
與業(yè)主代表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信息